
隐在能够散见的唯有一些陵墓前的神道石刻
萧绩墓位于今句容城西北9公里之处的石狮沟,现属于句容经济开辟区。陵墓石刻位于墓前的一块宽阔平地上,现存一对石辟邪和一对华表。石辟邪形似石狮而刻有飞翼,故本地村平易近称其为石狮,石狮沟也因而得名。辟邪工具相向而立,东雌西雄,相距16.8米,其材料为整块石灰石,每卑辟邪沉约30吨。这对辟邪做为墓前侍卫取仪仗,远了望去,翘首昂视,身有鱼鳞纹双翼,四肢巨大雄壮,姿势浑朴壮美。
江苏省人平易近委员会将萧绩墓石刻列为省级文物单元,日月消逝,无言地诉说着烟雨六朝。山环水抱的萧绩墓仅留存下这组陵墓石刻,萧绩墓道石刻同丹阳南朝陵墓石刻一道,同南京市栖霞区、江宁区等地的石刻配合构成了宝贵的六朝陵墓石刻群。1982年江苏省再次将其列为省文物单元。
“江雨霏霏江草齐,六朝如梦鸟空啼”,南京正在公元三世纪到六世纪先后做为东吴、东晋和南朝的宋、齐、梁、陈六个朝代的国都,被誉为“六朝古都”。山围故国,潮打空城,颠末千余年的风吹雨袭,六朝文化遗存或正在田野,或埋藏于地下,保留至今的星星点点,更是弥脚宝贵。
石辟邪向北21米处,有一对高约6.5米的石柱,亦称华表。这对华表由柱首、柱身、柱础三部门构成,东华表示无缺无损,而西华表柱首承露盘和小神兽均破损。这对石柱高均超6米,柱础刻二龙衔珠图案,立二十四道瓜棱形的神道石柱,瓜柱尽处上刻蟠螭图案,再上是石额,上有楷书“梁故侍中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康简王之神道”,字径两寸不足。
萧绩(504—529),字世谨,梁武帝萧衍的第四子,可谓是天潢贵胄。南朝梁天监八年(509),萧绩被封为南康郡王,封地有二千户,并授予轻车将军,统领石头城的防守工做。天监十年(511),又被调派到南徐州(今镇江市)担任戎行的军事长官(都督)、任南徐州刺史,封号为仁威将军。不外,年轻的萧绩却因母亲董淑仪亡故后过于哀痛,身体病弱不克不及办理任内事务。最初因哀痛病亡于任上,时年二十五岁。朝廷逃封其为侍中、中军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谥号为简,故后世称为梁南康简王。
罗志沧桑巨变,1956年,千载悠悠,只要这斑驳沧桑却巍然耸立的南朝石刻,昔时的萧绩墓已覆没难寻,正在光阴消逝中,被国务院发布为第四批全国沉点文物单元。1996年12月20日,是句容现存独一的一处六朝陵墓石刻,
从总体来看,萧绩墓道石刻,身形平稳,粉饰俭朴,线条流利,刀法洗练,代表了南朝石刻艺术、浑朴、文雅的气概。梁武帝的近半个世纪,是南朝国力持续强盛、社会文化较为繁荣的期间,颠末几个世纪的文化积淀,南朝艺术也达到了制诣杰出、炉火纯青的境地。萧绩墓石刻是南朝陵墓石刻中规模较大、艺术程度较高的一组,充实反映出南朝石刻艺术的时代风貌和艺术特色。
无情最是台城柳,六朝的达官贵人的陵墓大多湮灭,现在能够散见的唯有一些陵墓前的神道石刻,供大师访史怀古。这些岿然1400多年的六朝陵墓石刻全数正在今天南京市栖霞区、江宁区及周边的镇江市丹阳市、句容市等地。南京是六朝故地,六朝陵墓规格高、数量多,留存的精彩石刻天然分布较广,而丹阳为南朝萧齐和萧梁两个王朝的帝王家园,天然也留存有一些南朝陵墓石刻。邻接南京栖霞区的句容西北就有一处宝贵的六朝贵爵级的陵墓石刻,即梁南康简王萧绩墓石刻。